流转与永恒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高一7班 吴国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这无尽的变幻与流转之中,总有一些深邃而坚定的力量,傲然坚守,永不褪色。
——题记
时光如河,潺潺东流,绵延不息。记忆的鹅卵石在岁月的冲刷下变得圆润光滑而富有光泽,它们悄然沉淀在心底深处,无声无息,却又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泛起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晨曦微露,缕缕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那一幅细腻的水墨画上,翠绿的稻穗在轻纱般缥缈的薄雾里悠然摇曳,与日出方向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交相辉映,晕染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田园晨景。
一声清脆的鸡鸣划破寂静,爷爷那硬朗而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那片绿意盎然的稻田边。他身穿一件洗得泛旧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宽边草帽,手中紧握着的那把历经风雨、相伴多年的锄头。稻田里的泥土散发着特有的芬芳,爷爷的双脚深深地陷了进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有力。他微微俯身,目光如炬,仔细地审视着每一株秧苗,那眼神中满是慈爱与关切。那些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爷爷致意。爷爷的眼神专注而温柔,他耐心地拔除杂草,为秧苗的生长创造最为适宜的环境。晶莹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入泥土,瞬间被大地母亲温柔地接纳,那是大自然与爷爷之间默契的交流。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稻田里的热浪一阵阵涌来。但爷爷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他穿梭在稻田里,手中的锄头不停地挥舞,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细心地呵护着每一株秧苗。每一次挥动锄头,都诉说着他对丰收的渴望;每一滴汗水,都倾吐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每一道皱纹,都镌刻着他的辛劳与执着;每一个微笑,都蕴藏着满足和期待。
夕阳如同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天边染成了橘红色,余晖如金纱般温柔地抚摸着大地。爷爷缓缓停下手中的活计,坐在亲手做的木椅上。微风轻轻拂过,他的白发随风飘舞,脸上岁月的痕迹愈发清晰,而那双眼睛,却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温和而深邃的光芒。
他静静地坐着,双手轻轻搭在膝盖上,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稻穗,投向那片他用汗水浇灌、用心血培育的金色海洋。稻田在夕阳的照耀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粉,每一株稻穗都闪耀着温暖而希望的光芒。微风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也是爷爷心中最动听的音乐。
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举家迁入了城市,那片曾经养育了我们的土地,也不得不转让给了别人。离别的那天,爷爷坐在车中,目光透过车窗,紧紧锁住那渐渐远去的土地,直至土地与落日一同消失在天际线,爷爷才缓缓低下头,一滴浑浊的泪水,悄然滑落,那是他与土地最后的告别。
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爷爷一生的牵挂与骄傲。他对这片土地的珍视,超越了世间的一切。
进城之后,爷爷的心仍系在土地上。他视若珍宝的锄头,在门前狭小的庭院里虽略显局促,却依旧是他最好的伙伴。爷爷常常坐在木椅上,目光时而落在眼前的葱葱蒜蒜上,仿佛在这片小小的绿意中寻找着慰藉;时而又飘向远方,穿越万水千山,回到那片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
最终,爷爷带着对土地的无尽眷恋,与世长辞。临终之际,他的手指依然倔强地指向那片土地的方向,喃喃念道:”谷子熟了、熟了……”
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独自踏上归乡之路。村庄已不再是昔日模样,时光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然而,当我走到那片田野边时,一股熟悉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我看到了爷爷当年辛勤劳作的身影。田野里,新的主人正如爷爷当年一样,浇水、施肥、除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敬意与专注。土地的主人虽已更换,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却如地下的暗流,在岁月中静静涌动,从未干涸。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似乎瞬间领悟到了“流转与永恒”的真谛。土地虽在岁月中流转,但农民对土地那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挚爱深情,那不辞辛劳、默默耕耘的质朴精神,却如璀璨星辰,高悬于历史的天空,永恒闪耀。它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代代相传的信念与力量,永放光芒。
如今,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片田野,想起爷爷那辛劳而坚定的背影。那些关于土地的记忆,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铺展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提醒着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有些珍贵的东西,如爱、坚持、对土地的深情与敬畏,永远不会因时光流转而改变。流转的是岁月的车轮,永恒的是那份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它如同大地一般,厚重而深远,默默滋养着每一个渴望成长与美好的灵魂,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精神依靠。
点评:《流转与永恒》是一篇兼具感染力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情感,更蕴含着对生命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文章在选材与立意上匠心独运,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以爷爷与土地的故事为核心,巧妙串联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从爷爷在乡间稻田的辛勤耕耘,到进城后对土地的魂牵梦绕,再到临终前的眷恋回望,直至多年后新主人对土地的守护——生动展现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深情与质朴精神的永恒传承。全文从回忆到现实的过渡自然流畅,结尾处点明主题、升华情感,让文章主旨得以深化,给读者留下悠长的思考与回味空间。
开篇以“时光如河,潺潺东流”等富有诗意的语言奠定情感基调,“晨曦”“如金色纱幔的阳光”“翠绿的稻穗”“袅袅升起的炊烟”勾勒出了如梦似幻的田园晨景,既渲染出农耕文明生机勃勃的明亮底色,又与“白发”“皱纹”等意象形成冷暖交织的审美张力。“汗珠滴入泥土被大地接纳”“稻浪沙沙作响如大地乐章”通过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听见勤劳的农人与土地的生命对话,使文字沾满泥土气息,尽显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细腻刻画爷爷的动作、神态与语言,如“爷爷坐在车中,目光透过车窗,紧紧锁住那渐渐远去的土地”“临终之际,他的手指依然倔强地指向那片土地的方向”,将爷爷对土地的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自然流露对爷爷的怀念与对土地精神的敬仰。这份质朴的情感超越时空,让读者在时光流转中,触摸到了人性中最动人的永恒。(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教师 李丽娟)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30537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