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山水叙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9班 彭雯
执伞拨开虚渺的云雾,墨色烟雨间,白墙,黑瓦,船橹,石桥。
浅淡云雨落,寂寥雨巷深。踱步回首,便沉浸在这方幽静的江南烟雨中。
初识笔墨,便是这场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望着缥缈的雾影,前路好似出现一盏光影。
站在这间些许狭仄的房间,四周的墙壁上挂着泛黄的字画,浓浓的墨香在风过之际浸入鼻腔。有些残破的画卷却被打理得很好,虽已年久,却十分干净。木桌上铺着一张白纸,压在镇纸下,研磨好的笔墨早已静待。好奇的目光寻遍整间小屋,眼神停顿在这幅山水墨染的画上,久不能移。爷爷取下画卷,放在我的手心,风掠过木制的窗檐,吱吱作响。尘封的纸木味宣泄四溢。我紧紧地捏住它,用稚嫩的声音喊出“爷爷,我也要学画!”
自那时起,我便每日随着爷爷在这窄小的屋子里研墨,绘画。
无论是初春之时,院外莺啼,燕舞;亦或是炎夏之日,光影斑驳,透过叶间罅隙,洒在墙壁上。老旧的灰白墙壁上星星点点;踏过晚秋的落木,月醉如水,意影阑珊;穿过寒冬的凛冽,冷夜中,只有这间小屋灯依旧。
几轮春秋载过,门外已是树影摇曳,蝉鸣盛夏。爷爷已不拘于那一方木桌,带着我在院中的石桌上研墨绘画。
再识笔墨,厌倦早已代替新奇。望着光影阑珊,我已然无心再画。
爷爷依旧研着墨,笔上的毫毛根根有序,如顺水划船,这渊渊的墨水间泛起浅浅的涟漪,回旋几圈,再次陷入沉寂。我受不了这聒噪的蝉鸣,更是厌烦这重复的步序,摔下笔,扔下墨,转身就走。“每次都是这些,山山水水,水水山山,能不能不画了!”丢下这句话,迈进房间去找那块屏幕里的欢声笑语。爷爷只是继续画着,但走笔间有了停顿。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爷爷拾起我画了一半的,暗淡的山。
重拾笔墨,是在这灯火未尽、初挑灯蕊的初秋,月影迷人,似邀人同醉。
心中忽然来潮,又踏进那间小屋,布局依然,画,桌,窗,树。最终在底层的柜子中找到了我的笔,沉睡的还有那张透着些许墨印的宣纸。心中一悸,回到院中的石桌,爷爷从房里走出来,点了初燃的烛火,一挑灯蕊,月影如旧,对影二人。
挥笔之即,我以身入画,似从前的记忆,我见那月如银辉,舟荡涟漪,月光掉落青石巷中,如微波轻漾,再次走进这朦胧雾色中,一弯清月影,俯首为花醉。我寻觅那一抹微光,不知何时,身后已灯花众隐,此时顿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捧起那抹浅淡的光影,才惊觉,前路初光乍破。
笔触墨间,重绘旧时画,江南梦烟雨,山水入墨染。
远处月光倾泻,青山略显峥嵘,清波浅淡,只此青绿间,是我的一方境界。
年此久经,细雨纷飞,江南春醉酒与黄昏,远看寒山落红霞,日落西山映船筏。
风吹过,带走岁月蹉跎,执笔画天下,提一撇一捺,山河青几许。
一纸山水,文人墨客诗百千;一纸山水,默数几轮春秋逝;一纸山水,叙我点点箕濮情。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山水入胸臆,水墨生龙图。
点评:散文《一纸山水叙》勾勒出了作者与山水画的不解之缘,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极富诗意,可见作者不俗的文学素养,例如文章开篇通过“执伞拨开虚渺的云雾”等优美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幅江南烟雨的画面中,为全文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氛围。
文章以四季为线索,串联起作者自幼在爷爷引导下学习绘画的经历,从初识的新奇到厌倦,再到重拾笔墨后的顿悟,情感的起伏变化自然流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山水入胸臆,水墨生龙图。”何等开阔的豪情,愿作者此后的书法和写作事业亦如此愿。(攀枝花市作家 管夏平)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