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新城,仅仅六十年的历史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经历了开拓者的汗水、拼搏、热血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
峡谷沧桑巨变。归来的游子找不到家门
昔日的荒山野岭不知去向
宽阔的街道巧妙连缀,蜿蜒而上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座座大桥横跨江面
桥城一体,架起两岸繁华
曾经何时的大烟囱,悄然消失于碧水蓝天
六十年,借东风万里,借大潮澎湃
开发区群星荟萃,科技园八仙过海
从“卖资源”到“卖阳光”
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
将科技、产业、生态、商务、文化依次呈上
一幅蓝图,把时代的创意贯穿始终
这些名字
——记六金花·八闯将
张莲花、杨桂兰、李祥志
吴德素、王燕秋、吴修润
李金银、唐大黑、陈治权、代世森
杜永义、王树森、吴恒泰、刘善友
这些名字,一旦被记录
被表彰,被大家记住,被写进历史
就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汉字
而是?过时空的特写,一笔一划
为峡谷树立了高耸的丰碑,义薄云天
这些生命的符号,这些偏旁部首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构成一种特定的语言;
“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
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我说的是歇后语,是诗,是歌,是祖国的需要
是三线建设,是一种叫钢铁的开发
紧紧地抱在一起,血脉相融
这些大写的汉字,是拓荒者,是劳模,是先锋
被时代滚烫的热血塑造过,被峡谷的风雨阳光锤炼过
是艰苦岁月熔铄出来的灵魂之金
这些生命的符号,岁月撕扯不掉的偏旁部首
共铸丰碑的人,早已落户于峡谷的蝶变史诗
他们代表着无私奉献,代表着艰苦创业的攀枝花精神
成为一代代攀枝花人,永远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此件很好
翻开历史,来到1965年3月4日
口号与行动火辣辣的春天,这一天的中南海
毛主席在《加强攀枝花工业建设的报告》上批注:
“此件很好”
“此件很好”,是攀枝花的开市大典
是峡谷翻开的扉页。这一天的渡口,太阳作序
红似一盏红灯笼,火焰的红,对联的红
给峡谷披上节日的盛装。这一天“此件很好”
是号角,是序曲,是竭尽全力,是鞠躬尽瘁
是忘我、是无我、是奉献、是担当……
今天,当我写下九附二、九附六
写下四十九、五十一、五十四
写下渡口、弄弄坪、枣子坪、瓜子坪、宝顶山、河门口……
就写下了那个年代
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中心地区
我想说的是,从这一天起
这里的石头和建设者,只做一件事
以钢铁之姿,撑起共和国的大厦
我们,这片土地的赓续者
继续吹奏“此件很好”的集结号
奋力保持践行的姿势,去继承,去开拓,去实现
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攀枝花试验区而奋斗
责任编辑 管夏平 马丹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