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大地,微风拂过田野,我们踏上了前往大龙潭乡的命卡和棉花地移民安置点。在这片浩渺的天地之间,水利不仅是力量的源泉,更是人民共同富裕的阶梯。乌东德水电站,便是这壮丽篇章中最为璀璨的一页,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移民安置点不仅是一个新的家园,更是一个地方特色的缩影。
命卡移民安置点的人们,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编织成民族舞蹈,与洛神花种植一同绘就了一幅美丽而富饶的画卷。这里的人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最热烈的舞蹈,诉说着他们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每当夜幕降临,一曲《姊妹赶街》便在广场上响起,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呼唤,是对幸福的追求。乡亲们身着精美的民族服饰,她们的动作流畅而富有韵律感,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那舞姿、那旋律、那情感,无不透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命卡移民安置点旁,洛神花的种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一朵朵盛开的洛神花,在阳光下绽放出迷人的色彩。这里的村民们用心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洛神花的种植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色彩和活力。每当洛神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安置点都沉浸在一片芬芳之中。
精美的民族服饰也是命卡安置点的一道风景线,那些繁复的绣花、精美的工艺、丰富的色彩都让人们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魅力。这些民族服饰不仅仅是一件件衣服那么简单,它们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棉花地移民安置点以其丰富的土壤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农民们致富的宝地。水利设施的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为安置点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里,番茄果实累累,红绿相间,煞是诱人。四季豆藤蔓蔓延,结出的豆子饱满有光泽。二荆条辣椒更是地方特色,其独特的辣味和香气深受人们喜爱。玉米地里,金黄的玉米棒子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些农作物的丰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在水库移民中,有些人在搬迁过程中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在这里,我们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位名叫普大爷的老人,他原本生活在山区,由于水利工程的搬迁而来到这里。他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水电路都通了,我们种地也方便多了。”还有一位姓起的大姐,她在这里开了一家小超市,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她说:“这里的政策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慢悠悠地走在棉花地安置点的路上,小洋楼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安置房门前的橘子挤挤挨挨把树枝都压弯了,安置房屋后的菊花开得热闹极了……当我再次走到田间地头的时候,望着这一片土地,有盎然生机流转,激发出蓬勃向上的力量,心里有了太多的敬畏和热爱。
乌东德水电站,巍巍而立。水从山涧跌宕而出,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能量。这里的开发建设不仅意味着力量与效率,更彰显着水利之于民族共同富裕的深远意义。然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如命卡和棉花地这样的移民安置点的人们,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新的家园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大龙潭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欣赏到如画的山水景观。这里的山峦起伏、河流蜿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乌东德水电站的搬迁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但同时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在政府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青山映绿水,炊烟向远方,在这片山水如画的辽阔土地上,我们看到了水利与共富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和坚韧精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