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博览>>文学大观

散文 |陈小荣:我的聋哑奶奶
文章来源:攀枝花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9

奶奶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当父亲和叔伯都相继离开之后,再没有人提起奶奶的过往。仿佛她从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事实上,每年中元节,健在的叔叔姑姑都要给奶奶烧纸,把最好的东西供奉于奶奶的墓前。

奶奶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佃户家庭。六岁时生病导致哑聋,十八岁时嫁给了当厨师的爷爷。奶奶给爷爷生养了十一个孩子,存活下来八个。关于奶奶如何认识并跟爷爷结婚以及奶奶的家庭的情况,我从来没听父辈们说起过。父辈们告诉我的是两代人生活的琐事,这些故事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奶奶更成了我们家庭的骄傲。

○○二年深冬的一天,我正在工棚里干活,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大娃,你婆现在病情很重,你看能不能请假回来看一看你婆?”我告诉父亲,明儿一早我就赶回去。

次日清晨,我坐上了开往老家的长途车,看着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奶奶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泪水无声地滚落脸庞。

回到老宅已是深夜,听到狗叫声,叔伯姑婶们都跑到院子外迎我,小叔接过我的行李箱,五婶赶紧去灶房弄饭菜,小姑直接带着我进了奶奶的房间。我看见奶奶瘦得皮包骨头,眼眶深陷,呼吸急促。父亲刚给奶奶喂了药,正用毛巾擦去奶奶嘴角的药渍。

奶奶床前,小姑用哑语告诉她大孙子回来了。奶奶微微展开呆滞的眼睛看我一眼,面无表情,小姑来回比划好几次,奶奶依旧如故。“你奶奶认不出你来了。”小姑有些失落地说。

吃过五婶弄的饭菜,我和父亲躺在奶奶旁边的小床上,听父亲谈了奶奶的情况,不知何时,父亲竟睡着了。我听着奶奶时断时续的呻吟声,久久难以入睡,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脑海里……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母亲既要教书,又要耕种六口人的田地。由于父亲常年工作在外,奶奶不顾叔伯们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家在老宅附近的两块地的耕种任务。奶奶自己贴钱购买种子化肥,春播秋收,施肥除草。母亲多次劝奶奶不要帮她种地,但奶奶告诉母亲,她愿意帮母亲种地,谁也劝不住她。

母亲常说,你婆又聋又哑,但是她聪明能干,心地善良。姑婶们曾经因为奶奶帮母亲种地而挤兑母亲,但奶奶每次都替母亲解围。那些年,如果没有奶奶帮衬,母亲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迈过那些坎。

父亲每年探亲回来,母亲总是让父亲多拿些钱给奶奶补贴家用,那也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她把父亲给她的糖果糕点分给院子里的孩子们吃。邻居们问她:“老二(我父亲)拿钱回来给你了吗?”奶奶一边咿咿呀呀比划着,一边开心地从对襟布衫里掏出一摞崭新的钞票。奶奶望着大家羡慕的表情,也越发地笑得开心。

奶奶出生在离老宅不远的学堂湾。我幼时读书常常经过老宅,奶奶总是把我拉进屋,给我做好吃的,她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吃足喝饱后才让我回家。我家每年杀猪都要给奶奶拿几块前夹肉,奶奶拿盐和花椒一腌,挂在灶屋火炕上熏得金黄通亮。小叔在家的时候隔三差五地切一小块煮着吃。几个叔伯家都不远,哪家吃好的都会喊奶奶,但她只吃一小碗饭几片肉,喝小半杯白酒,然后离桌帮母亲或者婶婶们做家务活。实在没有啥事,奶奶就吵着要回家,母亲只好让我送她。每次过完大山坪,奶奶就挥手叫我回去,我边点头边站在一棵苦楝树下,远远地望见奶奶进了屋才转身回家。

奶奶的院子外有两块地,一块紧靠竹林,一块挨着水井。每到春天,奶奶就在竹林地里种上蚕豆、豇豆,间种红苕;在水井地里种上小白菜、莴笋、小葱、蒜苗;在菜地的栅栏边种上各种瓜果。入夏,菜地一片郁郁葱葱,栅栏上爬满了瓜果的藤蔓,色彩各异的花儿引得蜜蜂嗡嗡采蜜,蝴蝶儿蹁跹起舞。奶奶荷着小锄,给庄稼浇水施肥,春日的暖阳斜斜地投射在菜地上方,落在奶奶挂满汗珠的额头上。她弯腰劳作的身影那么深那么痛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岁月里,奶奶正是凭着她的勤劳和坚韧,日复一日地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养活了八个孩子。四姑、八叔、九叔因为饥饿而过早地夭折,对于奶奶来说是多么无可奈何。父亲和三个叔叔先后参军走进军营,又给了奶奶莫大的安慰和自豪。那块由县人武部颁发的“光荣之家”的烫金牌匾至今还在五叔家珍藏着。

那些年里,邻里乡亲不论红白喜事,奶奶都要去帮忙。大伙都说奶奶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里啥都明白。有些人家生怕累着奶奶,就安排奶奶做点轻松简单的活,可奶奶比划着说累不着,然后自顾自地做活去了。在村里人眼里,奶奶是做事不耍心眼,且乐呵呵的,没有忧愁的女人。

奶奶看起来整天乐呵呵的,其实她最担忧的是小叔一直没安家。姑婶们都在给小叔四处张罗对象,可小叔总是一副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样子。小叔相过几次亲,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之后小叔常年在外打工,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直到客死他乡还是孑然一身。叔伯们说,小叔当年与何家原本有一段好姻缘,但因他的固执而抱憾终身。小叔一生漂泊在外,居无定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我离开家乡那年,小叔曾从广东带回一个结过婚的女人,约摸四十岁,微微发胖,宽眉大眼,奶奶很喜欢她。那天,母亲赶场路过老宅,奶奶拉住母亲让她给兄弟把把关。母亲也很高兴,跟着奶奶一起进了屋。那女人很客气地叫着:“二嫂,来,吃糖果。”一边把糖果放在母亲手里,转身又给母亲倒水。看到奶奶进了灶房,她又赶紧跟过去帮着侍弄午饭。两妯娌都觉得这个女人聪明能干,配得上小叔。谁也没想到,小叔次年去东莞打工,竟突发疾病死在那里。

母亲说:“这就是你小叔的命!”

那天中午我正给奶奶喂药,她突然颤颤巍巍地伸出枯树枝般的手拉我,冲我苦涩地笑笑,眼角滚落下浑浊的眼泪。小姑赶紧告诉她,说孙媳妇上班走不开,没有跟我一起回来。

小姑知道我还是单身,她只是安慰奶奶而已。我是长孙,奶奶一定希望我带着孙媳和曾孙回来看她。小姑总是嘀咕:“你能够请假回来看望婆,也不枉你婆疼爱你一场。”那晚躺在奶奶的旁边,回想着奶奶苦难的一生,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

我的假期很快结束,来到奶奶的病榻前跟她告别,这一走竟成永诀。半个月后,父亲打来电话说,奶奶走了。我站在车间厂房外的草坪上,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欲哭无泪。我的世界里再也没有疼爱我的奶奶,她就犹如一片摇曳在秋风中的黄叶,就那么悄无声息地飘落在故乡的泥土中。

         责任编辑 黄薇

相关阅读:
攀枝花有5件摄影作品入省展 [2024-10-28]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猛调研基层文艺共建共享工作 [2024-10-28]
我市作家徐肇焕的小说《风过凉风坳》入选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优秀作品联展 [2024-10-24]
第七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圆满收官,我市青年戏曲演员刘耕余获得二等奖 [2024-10-23]
攀枝花市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召开 [2024-10-21]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

《攀枝花文学·庆祝建市60周年特刊》 征稿启事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