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雨如期而至,八月的绿也随之而来,当地政府为了打造麻陇地区文旅产业,开发旅游资源,一个年轻有为,能歌善舞的彝族汉子、乡长杨华找到我,恳请作协的朋友到麻陇去体验一把,也为当地的青山绿水吟诗作赋,宣传麻陇的风土民情。
从米易出发,开车约两个小时,北线经普威进入,南线沿安宁河顺流而下,无论哪条线,车窗外都是一派苍翠。八月的米易,雨后空气清新,山色苍茫,流水自天外,浮云从路升。进入林间,鸟语唧唧,山花烂漫。车行在山道上,当路边的果树变为松树再变为高山草甸,再变为一地蕨类植物时,蕨基坪应该到了。
蕨基坪是一处高山草甸与山林融合一起的高山小盆地,四围是树林、灌木与山石。白云生处,万千野花一片嫩绿,紫红,粉黄。同行的画家朋友说,那是鹅黄或滕黄,不管什么红黄蓝,反正就一个漂亮、美丽、震撼。
久居世俗,混迹于街道,挤身于名利,进入蕨基坪,面对一地灿烂、满目清秀,我突然发现,五十多年来,我的生活是那样的缺乏色彩,渺小而卑微,甚至无聊。那些城市中精心养植的玫瑰、茉莉,或者高大的玉兰、火焰红,妖媚的三角梅亦或吃钱的“多肉”,相对这一地的无名野花,纯粹是一地鸡毛。那些花朵,仅是一种颜色的感官,多肉无肉,鲜花无鲜。而眼前这一地鲜活,一地芳草,一地生命,一地诗意,一地纵情与春梦,都在这一片花海中融去又绽放开来。
浮云压低温润的鼻息,松树投来春夏的绿意,偶尔有一群山羊走过,富足的步态,胜过城里豪人的“宝马”。一阵山雨袭来,酥润的点点滴滴,刚好打湿面颊。一位来此观光的耄耋老人,被其女儿搀扶着,站在花海边。女儿要为其撑伞,老人却示意合上。激动之余,还邀请我们同行的十余人与他合影留念。也许,在他生命的历程中,这是一次难忘的,值得纪念的场景。从他颤颤巍巍步态里想象,或许他想在这花海中再来一次奔跑。
潮润的花香带着我奔跑,柔美的花色溢满真情,这万千朵渺小迸发出伟岸的魅力,震撼着久违的心灵。
看遍了蕨基坪的花海,沿山边爬行的植被,应是最富生命力的蕨类植物。据说蕨基坪的地名也因此而来。蕨类植物有几千种,从恐龙时代到此时此刻,漫山遍野的蕨苔花(其实蕨类是不开花的,当地山民釆其嫩蕨台茎食用,称之为蕨台花)昭示着蕨类的坚强与伟大。他低矮的身段,招摇的四肢,挺拔的生长,毫不掩饰的翠绿,一清二楚的叶脉,都透出低调的高傲,贫贱的奢华,甚至藐视一切动植物界。恐龙吃不绝,野火烧又生!而蕨基坪的蕨还有柔美的四季与温情的昭示,畅游其间,高不过膝的枝叶抚摸你的伤痛,你的无奈与脆弱;找一块无辜的山石坐下,蕨基坪的蕨苔花一定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老者向我作别,他们要回到繁华市区,我也要回到市井生存。也许过了今天,我再也不能回到今日之蕨基坪,看那一丛丛蕨台花,拥抱那一簇簇芳草地。
责任编辑 黄薇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