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李 骊
人物
一个现代寻访者
第一组演员:亓伟的妻子和女儿,女儿十多岁。
第二组演员:老工人、技术人员和秘书。
第三组演员:“花木兰班”的四个少数民族姑娘。“花木兰班”由彝、傣、纳西等各民族的12个16岁至20岁的姑娘组成,她们提出把盖房用的山草全包下来。
[寻访者上。定点光。
寻访者:巍峨俊朗的攀西大裂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闪耀,那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攀枝花。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热土,杜鹃声里,钢映云霞,日照金沙。谁能告诉我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山谷间回荡着如风的吟唱——答案要从找到亓伟开始。我问宝鼎的云,亓伟在哪里?云不说话。我问山间的风,亓伟在哪里?山不回答。(呼喊)亓伟,你在哪里?在哪里啊!
[第一组演员上。
女儿:妈妈,你听,有人在叫爸爸的名字!
妻子:(聆听)那遥远的呼唤,喊着一个熟悉而又让人温暖的名字……亓伟。
女儿:亓伟是我的爸爸,他有着魁梧的身躯,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着急)妈妈,爸爸到哪儿去了?
妻子:爸爸主动申请去建设攀枝花。(遥指远方)你看,他头戴草帽,身背水壶,爬到那高高的山上,勘测着无尽的煤田……
女儿:攀枝花……攀枝花是一朵花吗?
妻子:她不是一朵花,可是比花还要美。那里埋藏着无数的宝藏,在那峭壁中,在那岩石下。那些深藏万年的乌金啊,共和国的建设需要它!
女儿:爸爸他一个人,能找到那些宝藏吗?
妻子:不,还有许多叔叔阿姨跟他一起。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怀着青春梦想,带着智慧才情,挥洒着心血和汗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攀枝花人!他们没砖就砌土墙,没瓦就割山草,没路就自己挖。
女儿:没有水——从金沙江边一盆一盆往上端吧!
妻子:你爸爸常说: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真心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吃苦在前,冲锋在前。
女儿:人民?妈妈,什么是人民?
妻子:你看不到,也摸不着,比山更高,比海更深。那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伟大力量——人民!
女儿:可是爸爸,我好想你,姐姐天天给你写信,弟弟都快不记得你的样子了!爸爸,你在哪里啊?我只知道,你在一封又一封壮志豪情的家书里,你在对家人一次又一次无法兑现的承诺里!一年又一年,除夕夜缺席的那个人……总是你。爸爸,你在哪里……
妻子:好孩子,走吧,咱们找爸爸去。
女儿:啊,去……去攀枝花吗?
妻子:对,你爸爸说,老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我也要我的孩子们,继续建设攀枝花。
女儿(点头):好,我们找爸爸去!找“攀枝花人”去!
[光渐灭,第一组演员下。
[寻访者上,定点光。
寻访者:听到了吗?遍野的山茶竞相问,英雄几载未还家?我多么想了解攀枝花的传奇,可是亓伟,你在哪里啊?我问那大江翻卷的浪花,浪花层层,你刚离去;我问那银河溅落的钢花,钢花朵朵,你刚离去。开发建设的先行者,我紧紧追随着你矫健的步伐。大爱无疆的共产党员,我要找到你,听到你坚定的回答。亓伟,你在哪?
[寻访者下,第二组演员上。
秘书(眺望远方):是谁啊,谁在呼唤着我们老书记的名字?
老工人:亓书记在哪里?你看他,恢复扩建小宝鼎,废弃煤矿焕生机。
技员:亓书记在哪里?你看他,龙洞一战惊天地,攀钢出铁献大礼!
老工人:在没有通风设备的情况下,那个带领我们冒着生命危险,走进封闭已久的煤窑里探查的人,难道不是他?
技员:为了确保1970年7月1日攀钢出铁,完成周总理代表党中央下达的任务,那个现场指挥开发龙洞矿,解决气肥煤问题的人,难道不是他?
老工人:我永远忘不了儿子生病那次,交通工具稀缺,亓书记抢着背过孩子,硬是从宝鼎山一路小跑到山下的卫生院!
技员:嫂子为他精心准备的棉被,他毫不犹豫就给了最需要的工友。我们盖在身上,暖的是心啊!
秘书:每次到食堂吃饭,他总是要先绕一圈,看看大家吃得怎么样。
技员:有一次亓书记还把自己碗里的肉拨给我呢!
秘书:结果到最后,他往往啃着一个冷馒头,吃着半碗白米饭。
老工人:亓书记永远和小宝鼎在一起,他和我们同甘共苦。
技员:不!亓书记属于我们龙洞矿,他在这里流过热泪洒过汗!
秘书:你们别争了!无论是小宝鼎还是大宝鼎,无论是龙洞矿还是太平矿,哪里没有亓书记的身影?哪里不曾留下亓书记的脚印?有这样一位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怎么能不激发起所有攀枝花人的斗志!还记得吗,那鼎鼎有名的——
老工人(兴奋地):我知道!一百单八将!
秘书:那108个人组成的“采样队”,对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功不可没啊!
技员:对!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攻坚破难的好汉!
秘书:快看,(遥指远方)那不是亓书记吗?
老工:亓书记来了!可是……他为什么紧皱着曾经舒展的眉头,为什么佝偻着曾经伟岸的身躯?
技员:你看他曾经红润的脸庞,如今为什么变得蜡黄?他,他怎么了?
齐(喊):亓书记,你怎么啦?
[光渐灭,第二组演员下。
[寻访者上,定点光。
寻访者:谁能告诉我,亓伟到底在哪里啊?每一个人都对我描述他,可是为什么,我却找不到他?你看那天边灿烂的朝霞,是谁的忠贞热爱唤醒了它?你看那山间如火的英雄树,是谁的青春热血染红了它?是谁金戈铁马,又是谁心细如发?亓伟,那是你吗?
[寻访者下,第三组演员上。
姑娘甲(如同在山野间对唱山歌):哎——亓伟在这里哎——他在这里——
[姑娘们侧耳聆听,没有人对答。
姑娘甲(撇嘴):是哪个没出息的,喊了个开头就唱不下去。
[姑娘们笑做一团。继续割草。
姑娘乙:亓伟是谁家姑娘呀?让人家小伙子在山里喊了又喊。
姑娘丙:亓伟才不是姑娘呢!是咱们那位“贴心书记”!
姑娘乙:啊……“贴心书记”……原来他叫亓伟!
姑娘甲:昨天的“想妈妈会”,难道你没参加吗?
姑娘乙:当然参加了!“贴心书记”让咱们谈了对妈妈的记忆,他还讲了自己离开家想父母的体验呢。
姑娘丙:他说得可真好。(模仿亓伟)“我希望你们在想念自己的母亲时,更多地想想祖国这个伟大的母亲,想想怎样使她富强,想想怎样为她做贡献。”
姑娘乙:以后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哭鼻子啦!
姑娘甲:他说矿山采场有让攀枝花人骄傲的“十八朵金花”,咱们割草姑娘的“花木兰班”,可不能输给她们!踏踏实实割上一年草,让所有来建设咱们家乡的同志,都能有足够的茅草盖上房。
姑娘们(齐):对!绝不输给她们!
姑娘丙:我看呀,“贴心书记”才像妈妈呢!
姑娘乙:别瞎说!他是男的,怎么能像妈妈呢?
姑娘丙:他对大家多关心呀,经常到宿舍问寒问暖,看大家有没有喝上开水,有没有吃上肉菜。
姑娘甲:他还发动大家开荒种地,还到医院看望伤员,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
姑娘丙:你们说,他像不像大家的妈妈?
姑娘甲:以后咱们不叫他“贴心书记”了,叫“妈妈书记”吧!
[姑娘们开心地笑起来。姑娘丁上。
姑娘丁(慌张地):哎,你们快去看看吧,“贴心书记”出事啦!
众姑娘:(此起彼伏的关切声音)什么事?怎么啦?
姑娘丁:他……他……(急)你们还是快去看看吧!
[光渐灭。第三组演员下。
[三组演员一起上(除秘书外)。
女儿(急切地):妈妈,爸爸得的什么病,会有生命危险吗?
妻子:嘘——爸爸在做手术。你看,(拿出笔记本)他的笔记本上写着:“和民族敌人斗,苦死不怕;和大自然斗,敢字当头;和癌病斗,坚定沉着。”
女儿(看着笔记本,慢慢念):“活着建设攀枝花,死了埋在攀枝花!”(急)妈妈,爸爸他……
老工人:亓书记,医生让你好好疗养,你干嘛非要拄着棍子回来啊!这里到底有什么让你割舍不下?
技员:不分日夜地下基层,听汇报,研究工作。你这样只会让病情更加恶化啊,我们的好书记!
姑娘甲:“贴心书记”越来越瘦了。
姑娘丁:他常说:“我亓伟这一百多斤,就撂在这里了。”难道,难道……
姑娘乙:我怕……我真怕……
姑娘丙:我们去山神庙里为他祈福吧!
[寻访者上,奔向人群。
寻访者:啊,是你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你们一定知道,亓伟在哪里。为了寻访攀枝花的传奇,我找他找得好辛苦,请你们告诉我答案好吗?
[肃穆的钟声。秘书上。
秘书:亓书记临终前说:“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宝鼎山上,让我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
女儿:活着建设攀枝花。
妻子:死了……埋在攀枝花。
寻访者:亓伟啊亓伟,我踏遍宝鼎山的每一个角落,追寻金沙江的每一朵浪波,你……你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不,我不甘心!这难道就是我一直要找的答案吗?
秘书:亓伟没有走,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演员们脱离自己的角色,站在一起,面对观众。
演员一:你总是苦苦追寻,亓伟在哪里。
演员二:天边的云也是他,林间的风也是他。
演员三:奔腾的江水也是他,璀璨的钢花也是他。
演员四:他和所有无怨无悔的建设者一起,化作了最美的那场春雨。
演员五:细密无声地,滋润着这片他们用生命热爱的土地。
演员六:毕生奉献的英雄们,你们在哪里?
演员七:你们在千千万万攀枝花人深深的心底。
演员八:这千万个人,这千万颗心,只汇集成一个名字。
演员九:这个名字是——
众:人民!
[音乐起。李娜《为人民服务》。LED展示亓伟生前影像和攀枝花建设场面。
——剧终——
责任编辑 管夏平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