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书推荐

《一驾马车和一朵云》
文章来源:攀枝花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4-01-02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一驾马车和一朵云宋晓达 .—香港三江文艺出版社,2023.12

ISBN 978-988-79666-4-7

 

作者简介:宋晓达,19617月生于黑河市。80年代开始写诗,和诗友创办攀枝花首家诗歌民刊《雏菊》,后辍笔,在企业为稻谋。2019年重新习诗,出版散文集《炊烟是母亲栽的一棵树》,诗歌散文集《淳风》,有诗歌入选《四川百年新诗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编)。现居攀枝花、成都。

 

 

作品选读:

一驾马车和一朵云

东方吐出鱼肚白
也吐出一驾马车
马车浮游在天边的红土地上
得得的马蹄,擂响大地的鼓槌
敲落了那么多的星星
却敲不落头顶的一朵云


想搭乘马车去我的阿觉诗
我和阿觉诗隔着上千亩红苦荞的距离
马车走哇走
怎么也走不出一朵云
才发觉头顶上的云
是我前世不小心丢失的衣裳
一件白色的衬衣变得灰漾凝重
化作阵雨淋湿了我和马车

雨过天晴

一朵云又挂在半空
阿觉诗
今日,让我的马蹄踏遍山岗
踏遍你整个的身体
去追赶一朵云
我前世丢失的那件衣裳
                                   2023712

 

阿鲁司

阿鲁司
我从八百多公里外的四川来看你
山高水长呀
夜色先我一步抵达
七百多年的历史在一杯普洱茶中氤氲沉浮

俊昌号屋檐下的马灯个个睁着充血的眼睛

据说是骆家世代沏泡的最好汤色

当年徐霞客在此歇脚留下一段文字

时常被人们拿来和普洱茶一起品尝

 

阿鲁司,阿鲁司
月亮出来了
弯弯的一把银镰
把青石古道打磨的油光锃亮
千百年来,马帮从这里
过澜沧江、到大理、去昆明、缅甸、印度
此刻,只有我的影子印在青石板上

每块青石板都是躺着的墓碑
骡马的蹄印是刻在上面的墓志铭
凸凹的伤口
至今,隐隐作痛
                                   2018103

 

海晏古渔村看夕阳

喜欢看夕阳
或许是年龄的缘故
黄昏,去海曼古渔村看夕阳
高原上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
转眼愁云黯淡
海子边
一只灰鹳在自己的影子中惦记着鱼虾
我在自己的心思里想着夕阳
一个当地妇女走过来问:要吃饭吗,要住宿吗
我说:我要夕阳
                                     2021319

 

 

名家评论:

 

境界的信仰

 

 

认识宋晓达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春风扑面,我在攀枝花诗人黄仲金的带领下,来到五十一片区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家属区最边上的红砖楼前,进得门去,只见一个高高瘦瘦的人站了起来,黄向我介绍道,这是宋晓达。那天,我们三个喝了一瓶现在早已绝迹的名叫宫桂的酒。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提及这个酒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后劲。在八十年代初期,宋晓达在江湖上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军挎包里经常背着一本《普希金诗选》,一把菜刀。后来放下刀拿起笔,又和几个爱好诗歌的朋友们创办了攀枝花首个诗歌民刊《雏菊》。还记得,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诗“炊烟是母亲栽的一棵树。”再后来,为稻梁谋在企业从一线工人到小职员、中层、高管、老总,一路走来诗心未改。

几年后,我分配回攀枝花工作,在这个高山峡谷中,朋友们集会总是看到他的身影,他人豁达豪爽,乐于助人。出钱为残疾和家庭贫困的文学爱好者出书,为偏远山区儿童捐款捐物,资助少教民族大学生等等。

2008年,他们公司改制搬到了成都,我们便很少接触,他也远离了诗坛没时间写诗了。

退休后,他便大彻大悟,远离庙堂之高,亲近山水草木,特立独行,心智飘逸。这两年他主要是在川滇交界处的大山里行走。笮山若水间,云南茶马古道的“九关十八铺”,川西藏地。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换个活法,活出自己的样子。”于是他成了一名行吟诗人,他的诗清澈干净,不刻意地追求技巧和意象,而思想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不去阿谀奉承,也从不把作品拿去报刊杂志发表或去获奖,甚至不持有任何写作观念,我就是我。

他的诗总是充满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底层大众的关注和悲悯,这就是他写作的目标,也是写作的动力。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莫言的高密,甚至云南诗人雷平阳的基诺山,在他眼里,都是人情世故,都是故乡天下黄花,八千里路云和月,都是诗人和作家的天职

那么,宋晓达之于行走和游离,他为什么如此热爱和执着,他内心有何纠结,他又是如何自愈,他的大川大河是如此辽阔,他的心灵是如何抵达这些无声的万物,这些都是交给我们的静默的答案,甚至没有答案。

写作是如此的特别,如此的艰难,写作何为?写诗有什么用?这是永恒的诘问,也是永恒的追问。写作其实就是一种陶冶,就像宋晓达之于行走,之于他的根雕和奇石,之于他乐于助人,之于他的觉悟和致敬。作为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写作就是江湖,就是刀光剑影,就是心灵的道场。

作为一位有思想境界的信仰者,宋晓达终其一生要奉献和分享给这个世界的,不一定是少年李白的仗剑天涯,修身与平天,作为一种寄托,也绝不是晚年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那种人生的终极考究。宋晓达不惜牺牲诗歌中的道德感和崇高感,化身为一老翁,披着宋朝时代大道至简的蓑衣,走过云南,也走过四川,来到江水浑浊的攀枝花,远离细雪和古建筑,在残荷边,阳光下,喝着笮山茶,口吐芳香,忘掉今夕何夕,悠闲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安静和孤单的日月星辰。

作为一个真资格的山水中踄涉者,行走绝不是唯一的主题。他睿智的眼睛闪烁出的不一定是我们所乐于知晓的光芒。我多想说,你应该是晚年的刘成东,不吃不喝,少于应酬,矜持地与朋友保持无比遥远又临近的距离,不管是心理的,还是地理的,你有你的远方,我有我的独木桥。这样的境界不是经济学,也不是诗意的下午,而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中年的哲学和处境,就像竹湖园的桥梁,你过与不过,它都在那里独立寒秋傲群雄,毫不脸红。

宋晓达的境界不仅仅是诗意的境界,他对山水,对人,对世界,对诗歌的认知,已然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和对世界的致敬方式。在与这个世界的对视中,他变得更加稳健,他的眼里没有违章建筑也没有被人遗弃的古桥梁。作为职业桥梁建筑者,他沟通了左岸的法国,和右岸的大江南北。法国只是一种隐喻。在他眼里,建筑物必须要有诗意的栖居之处,必要时还要浪漫情怀和超现实主义。这也是一种生存哲学。苏州出现的地方就是园林就是山水,和中国哲学中的简洁。在无数次的摄影作品中,宋晓达的光与影,开始并不沉重,结果是更加沉重。

作为资深的极简主义者,宋晓达对这个世界诗意的敬意,可能并不代表他对自己的认可,甚至他羞于与人提交自己的诗学理想。我估计,他也不想做李白杜甫,他更不想做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他也不想做加缪,更不想做刘成东。他做他自己。在诗歌的场景中,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给予了世界不错的解释。看他的架势,不一定来者不善,也不一定是温文善良。他从非学院写作,到非民间,从书面语到口语。每每写来,都是得心应手,不拘于形式,也不流露于表面。水到渠成,水清则浅,水绿则深,水黑则渊,水蓝则广,水黄则急,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视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对人对事,宋晓达比我明白得多。就像他在诗歌中说的那样,“一片雪亲吻着另一片雪 / 一片雪覆盖了另一片雪”,在他洁白的视野里,一切都是宗教的安排,一切都是有意无意之中的禅意与意境。在这充满了矛盾的世界里,雪花所代表的不过是爱和覆盖,雪花的世界是清凉的,无畏的,勇敢的,英雄的。虽然在攀枝花的大峡谷中,我诗歌的翅膀总没有被雪花所浸润,我自己的心灵也没有被这一片雪花所感染,但是好的雪花和好的诗歌与酒一样,是另外的心中神圣的牌位,是诗歌的大佬,更是出色的外交官。

我感谢宋晓达的温暖与宁静,安详与超脱,洁白与沉重,他是我心中战火纷飞的戈兰高地和大雪飘扬的格萨拉。

祝贺《一驾马车和一朵云》即将出版。

一驾马车其实是他自己,一朵云是他追寻的远方。

 

2023.11.13-14

 

 

 

相关阅读:
《隐入菊》 [2024-01-02]
《一驾马车和一朵云》 [2024-01-02]
《<安宁秋水>与当代小说地域价值探索》 [2023-06-14]
《思无邪》 [2023-06-02]
《县联社》 [2023-05-30]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