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人物

编剧李骊
文章来源:2019《攀枝花文学》第3期  发布时间:2019-06-10
  

QQ截图20190610105320.png

李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目前在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工作。三级编剧。其剧作曾获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多部剧本签约四川省重点关注剧目。二○○七年,获得攀枝花首例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荣誉。其创作的戏剧《裂谷奇兵》《还愿》《明月几时有》等在攀枝花市公演并取得强烈反响,其中《裂谷奇兵》一剧应邀赴深圳演出并获得成功。

 

 

  在凉山州的德昌县,安宁河缓缓流淌,这里山水相依,地势起伏,形若凤凰,被称作凤凰城。李骊便出生在这里。

  德昌是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县城。李骊的奶奶是汉人,原本生在大户人家,不幸被彝人洗劫,两三岁即在母亲的襁褓中上山当了奴隶,后来被指婚给大她十多岁同为奴隶的爷爷。在她二十岁左右时,解放军派部队来剿匪,她连夜翻山越岭去报信,立下大功的奶奶被推举为妇女主任,成为传奇人物。

  奶奶的传奇人生在幼小的李骊心里交织缠绕。在这样的家世背景下成长的李骊,显得既聪慧又敏感。父亲是文化人,家中丰富的藏书使儿时的李骊获得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小学四年级,她便开始写故事投稿,并在《课堂内外》等刊物发表。年仅十多岁,就在国内一些青春文学刊物上开专栏,每月交稿,期期不误,成为同学艳羡的对象。

  年少的李骊,艺术才华已初露头角。

  高考时,李骊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编剧是她学习的专业。二○○八年,从中戏毕业后,李骊来到了攀枝花。一切似乎波澜不惊,和奶奶的传奇经历比起来,李骊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平淡了。但这个身材娇小,看似弱不禁风,因为爱情选择攀枝花的女子,体内却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她把戏剧的种子撒在攀枝花这块土地,精心浇灌,细心呵护,让其生根发芽,期待它抽枝展叶,甚至开花结果。

  有一天,李骊接到一个剧本,她打开一看就愣住了。这也叫剧本啊,完全没有场景感,根本不是戏。很多人以为写剧本就是编故事,很简单。其实,这是个误解。剧本难在哪里?李骊解释道:首先,它的故事性、场景感必须是非常强的,不能写废话。小说今天看不下去,可以搁在那里,过几天又拿起来再看。而戏剧不一样,如果过了十分钟还吸引不了观众,立马就会走人。况且每一台戏都是独立的,上一台戏能够承担的,这一台戏你未必就能承担。每写一台戏,都要推陈出新,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再者,戏是演给人看的,你不能要求观众年龄有多大,经历有多少。从三岁小孩子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可以也可能来看你的戏,这就要求编剧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李骊记得有一次她的一部戏上演时,进来一个老人,看了大概五分钟就走了。那一刻,李骊特想拉住他,对他说:老爷爷,你再看一会吧,后面的更好看。

  二○一八年初,李骊的大学同学举行聚会。当初班上的十八名同学,有的去了广告公司,有的成了电视导演,有的在做晚会策划。专业写作舞台剧的,独独剩下李骊一个人。我们都以为李骊是因为爱情留在了攀枝花,其实,真正留住她的,或许应该是那颗热爱戏剧艺术的心吧。

  如何创出好的剧本,李骊认为阅历和沉淀很重要。她仔细研究过魏明伦、徐棻这些名编剧的作品,他们在青年时期沉淀了很多年,有了相当的阅历和思考,所以在八十年代末一鸣惊人。因此,她一方面大量而广泛地阅读,另一方面经常外出采风,收集素材。

  李骊喜欢的题材,第一是农村题材。她感觉农村很亲切,因此写下不少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一部以她家乡凉山为背景:在凉山州的美姑县,很多小孩不去上学,每天背着背篼到山上去挖南红矿石卖钱,但他们也随时可能遭受矿坑塌方的危险。这部作品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打动了不少评委。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说人们都在写扶贫攻坚,你这写的是什么呀。

  李骊喜欢的另一个题材是女性题材,这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她的外公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这使李骊感到深深的自卑,但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李骊对女性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李骊特别容易情绪化,写剧本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关起来谁也不想理,带小孩都觉得影响思路,需要特别纯粹的个人空间。这时候,李骊的爱人就会默默把小孩带出去玩,让她一个人创作,而且还忍受她各种喜怒无常。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曾经有获奖编剧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编剧们的心境都非常吓人,孤僻、癫狂、咖啡因上头、拖延、恐慌,甚至自我厌恶以及灵魂崩溃。所以每一个剧本的背后,既有作者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家人的帮助以及单位领导的关爱。

  “写戏剧太苦了。像我们这样靠创意吃饭的人,似乎天天都站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对戏剧艺术的高水准追求,使李骊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站上了高高的领奖台。

  从观众分不清戏曲与戏剧,到今天越来越多攀枝花人了解并喜欢上戏剧,十年来,李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百褶裙》《明年夏天去看海》《还愿》《绝活儿》……她为攀枝花创作了大量剧本,获得了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多部剧本签约四川省重点关注剧目,并在二○一五年当选为攀枝花市劳模。

  辛勤的创作自会换来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戏剧来说,剧本、演员、舞台、观众是四位一体的,缺少一项,戏剧都是不完整的。尽管写了许多剧本,如果没有人演,没有人看,又有什么用呢?李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二○一四年冬天,攀钢艺术团的一位导演用了李骊的一个小品剧本。他们发现这个剧本和以前接触到的剧本不太一样,便准备请作者吃一顿饭,然后商讨进一步的合作。他们非常郑重地在一家高档豪华酒楼订好了座,耐心等候大剧作家的光临。当李骊走进包间时,对方以为她走错了,她也以为自己走错了。对方以为她走错了,是因为想着那样老到的手法与表现力,作者的年纪应该比较大了;李骊以为自己走错了,是没有想到对方会那么看重她,请她到如此高档豪华的地方来吃饭。

  这一餐饭下来,大家聊得很投机,双方都是年轻人,想法比较接近。当他们问李骊是否愿意一起做一台攀枝花原创的儿童剧时,虽然对方手上什么也没有,什么条件也没谈,带着一颗追梦的心,李骊还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那一晚,他们热切地交谈着,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激情鼓荡着年轻的心灵。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场春雨刚好下过,踩着湿润的土地,李骊仿佛能听见种子萌芽的声音。

  那时,李骊初为人母,而这个剧本似乎成了她的另一个孩子,她拼尽心力想要生出一个最漂亮的宝宝。她和整个团队一起,一次次地深夜长谈,一场场的精心排练,一句句台词的仔细推敲……终于,一台由一群年轻人合力打造的大型奇幻儿童剧终于搬上了舞台,《裂谷奇兵》诞生了!

  一颗种子成为《裂谷奇兵》故事的引子——大爆炸发生后,裂谷一片衰败。淘气男孩苏小铁得到了一颗承载希望和梦想的种子,只要他把种子种到宝鼎山上,就能让荒漠变成绿洲,让世界焕发新生……精彩的剧情、精致的演出、精美的布景在攀枝花形成了轰动的舞台效应,场场演出都是爆满,还被邀请到深圳演出并获得极大成功。原来戏剧可以这么好看!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艺术中心的演员去了北京儿艺培训,回来后也直言:外面很多儿童剧都比不上《裂谷奇兵》。这使李骊的内心感到由衷的快乐和骄傲。

  后来,她又与盐边县合作,将大型方言话剧《还愿》搬上舞台。《还愿》展演的那天,她在台下小心翼翼地关注着观众的一颦一笑,观众的反映才更直观地反映出剧本的不足和修改空间。她说,戏剧不是一次性的艺术,只要有舞台有观众,它就永远有进步的空间。边写边演边改,也许这就是舞台艺术最迷人的魅力所在吧。

  戏剧特点注定了它是昂贵的。剧本只是一部分,还需要演员、观众、剧场共同完成。一部戏耗费资金排出来之后,每演一次,都还需要不菲的费用支持。而即使是同样一台戏,每一场演员演下来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一场观众看下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人会看很多场,因为它是不可重复的。

  二○一六年,市总工会为李骊设立了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是攀枝花市文化系统仅有的两个工作室中之一。李骊非常珍惜这样的荣誉,在市文艺创评室的帮助下成立了戏剧工作坊:攀枝花一九六五剧社,将演员和业余爱好者都集合起来一起进行交流,开展编、导、演等一系列活动,并面向社会开展公益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一七年,李骊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荣誉,这在攀枝花尚属首例。

  “可就是太累了。”李骊忍不住抱怨。攀枝花的戏剧氛围还是不够,很多时候就她一个人跳来跳去,孤掌难鸣,让李骊感到些许沮丧和失望,她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谈到戏剧的出路,李骊认为,戏剧是最富有感召力的,从“开心麻花”成为国内舞台剧领域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机构,无数年轻人高度喜爱“开心麻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戏剧也是有市场的。戏剧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戏剧的发展最终要走向市场。

  对这座城市的戏剧舞台,李骊依然怀抱信心和向往,她看到,总有那么一些人,努力地做着那么一些事,让她相信戏剧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相信人们永远需要舞台,需要艺术,需要美。攀枝花有着厚重的历史,神奇的传说,多彩的民俗,它们都等着被戏剧工作者搬上舞台。

  有这样一种人,娇柔外表下有一颗直指星辰大海的心。只有追逐梦想的人,才明白梦想究竟有多美。母亲在二十八岁生下李骊后依然坚持脱产学习,这是对女儿最大的影响。言传不及身教。在李骊的内心,时刻有着深重的危机感,她走在戏剧艺术的钢丝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用精美的笔触勾勒着戏剧舞台上最动人心魄的美。

 

作者:邓明莉

责任编辑:曾 兴

 

相关阅读:
市文联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影《生命底色》 [2024-03-29]
攀枝花市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深入矿区开展采风写生活动 [2024-03-27]
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开展“我们在一起 共创文明城” 学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 [2024-03-14]
诗意攀枝花之写意画法 [2024-03-13]
攀枝花市文联文艺家协会工作座谈会召开 [2024-03-1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公园路6号 邮编:617000

投稿信箱:pzhwyw#sina.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