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全:1949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1968年下乡,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曾任攀枝花学院宣传部副部长、中文系副教授、校报主编、《金雅诗词》主编、攀枝花市文联第四届全委会委员;现任攀枝花市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攀枝花市文联六届全委会委员。
记得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叫李志良,他毕业于富锦师范学校,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子。李老师非常喜欢古诗词,常对学生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诗的内涵,不知这句诗出于三国时期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不知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该诗吟咏人生从园中葵起调,是典型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范例。诗中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又由园中蓬勃的葵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因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诗在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最后两句画龙点睛,直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幼的我被这直白的诗句所打动,明白李老师的谆谆教诲是为我们好,从此我与旧体诗结下不解之缘。每当想起这句古诗,我便更加发奋地读书,以免吃“老大徒伤悲”的苦果。说来也巧,后来我也成了“园丁”,在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也常用这句诗去教育学生,真可谓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
转眼间,人近暮年,每当想起这句诗总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愫。倘若追溯我热爱古诗词的根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最早的种子。
文革前,我甚少接触古诗词,仅仅在课本里学几首,或在书中阅览一些,但我很喜欢这种文学样式——诗言志,诗言事,诗言情。诗词语言精练、音韵铿锵、易于记诵、便于流传,阅之能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陶冶情操。
文革中,我接触古诗词的机会稍多一些,主要是毛主席的诗词,当时流传最广的《沁园春•雪》《满江红•小小寰球》等十几首诗词我都能背下来。背得多、记得多,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自然就增加了。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古诗词,因特定的社会环境所限,我收集的只能是:领袖、高干的诗词作品;最具影响力的文革诗词作家的作品,如:郭沫若、李锐、聂绀弩、陈明远等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平民、红卫兵的手抄本诗词作品。
一九六八年,我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一营十连。闲暇之余,阅读了不少书籍,其中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并且开始尝试旧体诗创作。我们一起下乡的有一位叫宋小斌的小兄弟,只有十六岁,小名狗剩,体弱力小,不能干重活,连长叫他去放牛。
东山日出一丝红,狗剩放牛去岭东。
岭上沟旁田头尾,林间草丛墓场中。
满山遍野留足迹,牛饱人饥掩倦容。
雨打风吹赤日晒,苦熬春夏与秋冬。
这首《放牛郎》描绘了狗剩放牛的生活,是我早期的旧体诗作品之一。
为了记录知青生活,我写下:
忆知青
白山黑水吾家乡,千里皑皑北大荒。
十万知青披铠甲,一床棉被捂三江。
雪原狂舞波涛滚,林海翻腾熊虎藏。
子夜床前观旧片,回眸翘首泪成行。
又写下:
下乡吟
韶华空想当学士,动荡时局搅梦阑。
万岁高歌恩似海,一花独放情如山。
几人漫话盼旗落,半部残书迎月弯。
戏道青春多灿烂,寒星孤月伴愁眠。
现在吟来略感有几分凄惨、孤独和低沉,却是当时真实生活的缩影。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下乡期间我一直没有放弃文化学习,回家复习高考后,我考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又有幸教古代文学课。在二十余年的大学中文教学中,我有幸接触大量的古代诗词作品,并对其中的一部分作品进行专题研究。相继撰写:《析张问陶的田园诗》《空灵沉郁的船山川江蜀道诗》《张问陶的蜀道川江诗》,还对攀枝花市本土诗人的作品进行评析写出:《品评〈半路斋诗词〉》《〈玉虚咏草〉浅析刍评》《话〈木棉诗话〉》等诗词评论。在清泉博客上发表:《蕴涵深邃哲理的诗词》《赏析庾信的枯树赋》《毛泽东诗词的炼字艺术》《点评李锡庆的诗》《品诗正音》等文。
一九九九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著作《钢城百韵评析》。这是一本评析攀枝花市本土诗词的专著,书中对攀枝花市诗人的百余首诗词作品逐一评析,该书社会反响较好,曾获“攀枝花市文学艺术奖”。
我的诗词创作丰产期是从一九九一年参加攀枝花市老年诗词学会开始的。那时李源、翟自强、冯先作等市领导带头写建设攀枝花的诗词。他们和众诗友的创作热情感染了我,激活了我的创作灵感,使我的诗词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学会创建的会刊叫《晚晴》,是三十二开小册子。我不甘落后,每刊争取上稿。当时我是诗词学会中最年轻的会员,精力旺盛,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学会活动,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进步很快,常得到老同志的鼓励和表扬。我的诗词创作兴趣从那时起越来越浓,产量也愈来愈大,每年都在会刊、攀枝花日报、攀枝花大学校报等刊物上发表诸多诗词作品。
二〇〇七年我被推举为《晚晴》第十七期的主编。二〇一〇年会刊改名为《金雅诗词》,我还兼总编,直到二〇一四年。在当主编的七年中,每期要阅读七八百首诗词,从中筛选出五百首较好的诗词润色后刊出。主编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也是汲取创作营养的最好机会。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丰富创作经验,逐渐养成自己的创作习惯,树立创作风格。简言之,我的创作是有感必发,有情必抒;追求情真意切、立意新颖的风格。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十分同情他们,因而写了一些反映其生活的作品,仅选一首为例:
打工杂咏
黄昏雁北飞,寂寞送秋归。
浊泪天涯尽,忧心衣袖肥。
工棚寒月色,乡梦暖星辉。
岁岁添羞愧,囊中薪水微。
也写一些感怀诗如:
甲午年春节抒怀
回首平凡六十庚,诗书笔墨注心声。
中庸处事怀仁爱,淡泊为人重义情。
昔日勤将桃李育,今朝懒把芷兰营。
浮生最爱冬青果,不与春花竞艳情。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一日日,攀枝花市中华诗词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老干部活动室召开,我被选为会长,作小诗《莫道桑榆晚》与会员、诗友们共勉:“诗友欣逢五月间,攀花城郭聚群贤。植根华夏五千载,奋笔金沙二十年。文赋妍词传古韵,长歌短调谱新篇。友朋莫道桑榆晚,结社为霞尚满天。”
时而也写讥讽诗如:
裸官
国银亿万入私囊,敢笑和珅不内行。
四海精华金作铁,五星别墅玉为床。
灯红酒绿千盅醉,脑满肠肥百事狂。
若有风吹衰草动,飞身一越太平洋。
感时
贿赂知时节,招标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受礼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包间火独明。
晓看都市里,危楼几多层。
我最喜欢作田园山水诗,因为这块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我。我要放喉为其歌。
二滩归船
一抹夕阳峡谷风,平湖秋月几飞鸿。
轻舟靓女归歌晚,满载银鱼野渡中。
晚归
白鹭横空入晚霞,黄牛哞唱认归家。
荷锄老丈披山月,树下阖家品绿茶。
方山秋色
尽染方山未见霜,山间溪水送秋凉。
牧童坐看枫林晚,满架蔷薇一院香。
兴致袭来也填词,以之抒怀。
海潮• 矾都中秋
西南矾城,青山锦绣,金江嘻笑弄潮。两岸大厦,着装五彩,楼阁烟柳风摇。景色俏合娇,看轻歌曼舞,无限逍遥,佳丽童翁,笑语度明月今宵。
天穹万点星潮,赏婵娟独挂,毋觉孤寥。游船返航,银光满舸,锦鳞暗助舟漂。小睡枕江涛,垂钓渔叟现,独立小桥。灯火霓虹尽处,流水和笙箫。
二○一四年八月填《满庭芳•农家院》:
宅列山形,石阶次第,错落庭院深深。红墙岩砌,茂竹对柴门。石径无人静肃,忽鸡犬,隔巷听闻。溪桥外,霜枫红遍,倒影水俱沉。
纯真,见面笑,邀茶酬酒,宴请芳邻。问谁家忙事,帮衬理应。共种香畦一片,同享用,篱界无分。青藤蔓,几家相过,瓜果互问亲。
从幼年与古诗词结缘到暮年对往事的眷眷回顾,我感到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我。几十年的坎坷生活,没有拉断这条无形的线,相反这条线更加结实了,这也许就是诗词情缘吧。退休之后,写诗填词,传播古诗词已成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凡有震撼心灵之事便有诗词留痕,凡有请教、交流古诗词之信件必有回复。闲来梳理旧作,方发现我生已作拙诗四百、赘词一百余。有心在七十诞辰之时出版一集子,名曰《清泉诗词集》,以之报恩师之教诲,展示创作古诗词之成果,答谢古诗词之情缘。
(特约撰稿:张喜全)
|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