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评论>>本土焦点

我当如何解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文章来源:攀枝花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1-06-22
  

终于在假期结束之前读完了这本书,这一部经好友推荐的俄国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作品,我当作何解读呢?回过头来看,对于这一段扑朔迷离的弑父案印象最深的不是罪恶、贪婪、混乱与黑暗,萦绕在我眼前的画面是:卡嘉在病房与米卡相互紧握的双手,彼此眼中的宽恕与爱、伊留沙的葬礼、阿辽沙在石头旁边的演说——留在我心中的是于一切的痛苦与矛盾之中由人物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善与爱、宽恕与救赎,唯有来自灵魂深处的真善与大爱能让世界变得温暖明朗。

看了看时间,从六月底决心要读它开始到今天竟用了两个月时间,可笑的是直到八月中旬,才读了作品的三分之一,而正是这三分之一读来让我很是泄气,甚至想要放弃阅读。对于穿插在里面的人物、语言、矛盾、混乱真不知该如何理解,因为没有对于当时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宗教背景相当程度的了解,想要读懂这部作品里的宏篇巨论真的是不容易啊,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自量力,想要放弃却又不得不因为当初的决定坚持把它读完。不过好在断断续续读完小说的一半之后,案件的初步结构开始浮出水面,不得不说后面一半的阅读是受着案件的牵引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怀而读完的,这应当是最粗浅层次的阅读。尽管如此,我依然想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算是为这一次的阅读做一个了结。

在这一场善与恶相互拉锯的弑父案件中,后半部分表面上在写法庭的审判,然而时时处处展现的却是来自人内在心灵的审判,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却逃脱不了心灵的审判,心灵的审判它迟早都会到来。真正的凶手斯麦尔佳科夫最后交出了三千卢布后而上吊自杀;暗地里成为了帮凶的伊凡最后也承受不了内心痛苦的折磨精神迷乱;蒙冤的米卡甘愿为过去的罪行戴上精神枷锁与格鲁申卡一起流放到天边,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去做大地忠实的奴仆,尽管如此他们却是幸福的,因为心中被唤醒的善与爱而得到拯救。

如果说作品的前半部分揭示的是人性的丑陋、邪恶、贪婪与自私的阴暗面,那么从老卡拉马佐夫的死开始作为分界点,作品的后半部分,人物在万恶的痛苦中,经过一系列心灵激烈的争斗之后,人性中的善与爱开始在恶劣的环境中竭力挣扎脱颖而出,如一粒沉睡在淤泥深处的莲花种子,只等着一朝春风来将它唤醒,它势必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性是由善恶两面组合而成的,如果无视善恶,那么人类的道德体系将迅速地崩塌,“既然没有上帝,那么什么都可以做”,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人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升起的欲望势必将无恶不作,在一个无神论的社会中,人们应当期待用什么来建构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是作家在作品中思索的问题:上帝是否存在?答案是:即使上帝不存在,也势必造一个出来,这也是宗教存在的内在合理性与必要性。只有善与爱的人性光辉才能使灵魂得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作品中有一个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在这里想把这个故事重复讲出来,因为看完一遍就深深地记住了。就是天使利用一根葱拯救置身于火海中的恶婆婆的故事:恶婆婆一生作恶,死后被葬身火海,守护她的天使想起她生前唯一做的一件善事,就是曾经在菜园拔过一根葱施舍给乞丐,于是去向上帝求情,上帝让天使利用这根葱将恶婆婆拉出火海,若能拉出火海就直接拉她上天堂,若是葱断了她就只能像现在一样葬身火海。天使小心翼翼地拉她,眼看就要拉上来了,火海里的罪人见有天使在营救她,就纷纷抓住她,想跟她一起上来,恶婆婆怕葱被拉断就用脚把他们踢下去,并说:这根葱不是你们的,是我的!就在此时葱断了,恶婆婆重新掉进了火海,天使流着眼泪走了。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回味的是最后一个情节:就在此时葱断了!为什么就在此时葱断了?如果恶婆婆最后一个念头能放下我执,改恶迁善,以一颗慈悲之心去利益众生,拯救拉住她的人,而不是心里只想着那颗葱是她的,自私地用脚把别人踢下去,那么她便可以凭借这根葱上到天堂。这里面包含了善的深意:当你用一颗善心去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你自己,无论多么罪孽深重的人只要能觉醒,懂得反悟与悔改,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心灵的救赎。佛家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帝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来到他面前诚心悔改的人。然而能够真正使你走上救赎之路的不是上帝也不是佛陀,而是你自己。上帝或者佛陀只是来将你内心深处的善与爱唤醒。

作品还有一个地方让我若有所思,那就是伊留莎的葬礼,小说里详细刻画了两次葬礼,前一次是备受关注的佐西马长老的葬礼,这一次是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大师将这个纯洁可爱的孩子的葬礼放在这作品的尾声部分来详细刻画,一定有他的深意。在伊留莎的葬礼上,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奇怪的是尸首几乎没有发出一点气味”,这个地方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佐西马长老的葬礼上那场引起众人疑惑与议论的尸臭,恰恰跟这个孩子的葬礼形成了对比!在佐西马长老的葬礼上,众人所期待的那一场神迹没有发生,因而上演了一场卑劣的闹剧,甚至连信徒中都有多少人因疑惑而议论纷纷,除阿辽沙以外有多少人开始语出不敬。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耶稣的话语:这不信又悖谬的世人,想要在我这里求神迹,我不会再有任何神迹显示给你们。

可笑世人的信仰是依赖外在神迹的出现。而不是出自内心的虔诚笃定,大师没有安排神迹给大家看,很多人说那是对上帝是否存在的怀疑,而我却觉得那是对信仰形式的怀疑,信仰的建立不是由外而内,而应当是由内而外,“上帝”应当居住在每个人的心里,而不是因为你看见了他显示的神迹才不怀疑他的存在。

恰恰在这孩子伊留莎的身上,大师把他的葬礼安排得如同天使降临一般的美好纯洁,没有一丝秽垢,那是因为葬礼上的每个人(包括躺在鲜花丛里死去的伊留莎)都怀着对善与爱虔诚笃定的信仰,没有一丝的怀疑,他们在精神上是那么的和谐一致而又崇高,这恰恰与佐西马长老的葬礼上众人灵魂的四分五裂形成鲜明对比。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佐西马长老要让阿辽沙走出修道院,到人间去,因为信仰不是停留在理念中、僧院里,而应当走到人群中去大胆地实践,唤醒沉睡在人们心灵深处善爱的种子,并在经历了怀疑、苦痛、折难、诱惑等各种历练之后,更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救赎别人的路上也救赎了自己。

目前在作品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没看明白的浅层次阅读上能心有所感的,就只有这些了,可能有朝一日我还会再阅读它,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现在套用好友的话作为结语吧:不经过怀疑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不经过历练的信仰不能算作是信仰,哪怕是在生活中死去活来。亲爱的朋友,怀揣着信仰大胆地向前吧,无论怎样,我们会在终点相遇的,正如阿辽沙所说的,“我们一定会复活的,我们会快乐地相见,互相欢欢喜喜地诉说着过去的一切。”

       

 本文作者:姚芸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阅读:
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2-08-23]
弘扬地方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6-22]
攀枝花·内江两地文联开展文艺交流 [2022-06-20]
攀枝花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2022-06-13]
新时代攀枝花精神表述语面向社会征集结束 [2022-06-10]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