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评论>>本土焦点

《黄河文集》研讨会综述
文章来源:攀枝花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27
  

2023年6月9日,攀枝花市作家协会、攀枝花市评论家协会组织召开黄文进小说集《黄河文集》研讨会。

攀枝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吉顺出席并讲话。

攀枝花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攀枝花文学院(《攀枝花》杂志社)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作家、评论家、编辑参加。

攀枝花文学院院长、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攀枝花文学》主编周强主持研讨会。

作家黄文进回顾了《黄河文集》的创作、出版过程。据黄文进介绍,该文集所收录作品例如《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麻风村》等小说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新闻报导,作者在创作时有意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将多个新闻事件拼接、缝合,最终形成承载作者思想的故事情节。黄文进认为,小说作者的取材范围不能仅限于自身的经历,作家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用手中的笔表达对时代,对社会的态度。黄文进表示,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攀枝花文艺》杂志对初涉文坛的他所给予的莫大鼓励,还是伴随他成长,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经验、拓宽视野的笔会、采风活动,攀枝花市文联、市作协,攀枝花文学院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衷心感谢市文联、市作协对本土作者的大力扶持,他也将继续写下去,争取出力作、出精品。

在研讨发言环节,与会者畅所欲言,从语言、人物、情节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黄河文集》所收录作品进行点评。

 

 

攀枝花文学院院长、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攀枝花文学》主编周强: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参与阅读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的存在。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文学活动最稀缺的资源是读者,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赋予本土优秀作者、作品,这正是本次研讨会的意义。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优秀传统,黄文进先生人生阅历丰富,这引发我们对作者生平与作家作品联系的思考。黄文进曾经是攀枝花文学院的两届签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东方寓言》获得第九届攀枝花市文学艺术奖,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挣脱了既定范式的局限,借小说的主要人物抒发了作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这既是黄文进在艺术上的自我突破,也带给同为创作者的我们以启发。今天我们所研讨的《黄河文集》原名《生存文本》,是一本以严肃的现实题材为主的中短篇小说集,展现了形形色色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对弱者的注视体现出作家的人文关怀。古稀之年的黄文进先生仍笔耕不辍,始终肩负着文学创作的责任,坚守着文学创作的初心,这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市作协副主席、《攀枝花文学》副主编徐肇焕:《黑娃》这篇小说以篮球为线索串联起小人物黑娃悲苦、不甘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遥远的马帮》从艺术层面上讲是一篇完美的小说,让人想到作家彭见明198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那山 那人 那狗》。《遥远的马帮》的语言尤为精彩,“隔山跑死马”、“条条蛇都咬人”等地方俗语的运用灵活、恰当,使小说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山呀,山上的树呀;天呀,天上的云呀,一下子都旋转起来”等叠句的写作为小说整体气场增添朦胧之美。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主张的:“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短篇小说一定不能写得太实,而是要追求一种混沌、空灵之美,让读者感觉到是在“雾里看花”。希望《遥远的马帮》能给在座作家的创作带来启发。

作家廖辉刚: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黄文进就是《攀钢文艺》的骨干作者,那时候黄文进的创作明显受到先锋文学的影响,多采用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追求荒诞的、抽象的艺术效果,以表现自己的反传统立场。几十年过去,今天所研讨的《黄河文集》让我看到黄文进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将西方现代派中的黑色幽默、反讽等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对结构和情节的重视相结合,达到了既缥缈灵动又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的艺术效果。

《黄河文集》中的小说为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作传,体现出作者对于现实的关切。但是黄文进并没有止步于表现这些小人物的灰色人生,没有被人物命运的坎坷、绝望所局限,而是更多展现了这些他们灵魂中的闪光之处,我想这与作者本人豁达的性格不无关联。《黄河文集》中的小说语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场景描写极具画面感,其中《希波克拉底誓言》这篇小说让我看到了影视化改编的可能,而小说影视化正是当下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之,黄文进创作的进步是他大量阅读,不停练笔,有意识地学习的结果。

作家黄元芳:《黄河文集》道尽底层人的生活、情感、态度,是作者贴近生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观察、思考的结果。我十分钦佩作者对于生活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也为他的文字表达、谋篇布局、叙述技巧所折服。他能在很短的篇幅内将情节写得跌宕起伏,起承转合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是我所要向他学习的。期待小说集再版时细节上更加完美的呈现。

作家向勇:黄文进老师的创作令我叹服,首先是小说选题广泛而独到,涵盖了城市和乡村,过去和当下,以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展现时代的变迁。其次,小说笔力深刻而老道,用词精准凝练,极有极强表现力。最后,小说情节安排合理,难度较大的场景描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处理方法,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是同为小说创作者的我所要学习的。

《攀枝花文学》编辑沙梦成:《黑娃》这篇小说通过特定的社会环境描写了黑娃的坎坷经历,从极好的爹到变成敌人的爹,与朋友从朝夕相伴到落群孤雁,从去到省城之初的人尽赞美到回到铁铺世人将其忘之……黑娃在多重得与失中,最终失去向往的生活,回到铁铺度过。小说形象表达了个体在命运起伏下的心境变迁以及群体与环境对个体的无意识偏见,继而导致个体的淘汰。

作为时代的产物,我们身边一直有着与马帮群体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小说《遥远的马帮》借助阿十妹、罗虎和姜蛮蛮三个年轻人的爱恨纠葛,讲述了一个遥远又传奇的浪漫故事。而作者也用一个充满想象的结尾结束了故事,他没有明说阿十妹最后与谁喜结连理,而是罗虎不见了,姜蛮蛮也下走缅甸,阿十妹消失了又出现,消失期间的情况却又不得而知。在全文的细节暗示下,读者既感觉结局是这样,又感觉结局是那样,这一设置为文本刻画出恰如其分的留白,也为读者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犹如《边城》的结局读者不确定傩送是否会回来一样。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尽管女扮男装的情节老旧了一点,《遥远的马帮》依然不失为一篇内容自洽的成功创作。

《攀枝花文学》编辑管夏平:小说《唐古拉风景》讲述了建国初期,豆豆儿、狗熊等的年轻解放军战士为修筑川藏公路历经磨难,甚至献出生命的故事。作者将这一艰苦的过程融入人物命运,展现为他们生命的组成,摆脱了苦难叙事的窠臼。这一自微观个体见磅礴历史的手法悲壮、崇高,带给读者震撼。

在语言上,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拉长读者停留在文本上的时间。例如作者没有直接写扎西把到架在豆豆儿脖子上,而是从豆豆儿的感受出发,先是还未站稳“便觉得脖子后跟上猛地”一凉到“脖子上那凉浸浸的物件仍很不亲热地紧贴那儿”。这种写法使读者同豆豆儿的感受趋于一致,回到一种原初的情境中体验人物的恐慌和震惊。

小说《麻风村》开篇写山民围观火烧麻风病患者的狂欢场面,让人想到鲁迅笔下的麻木、冷漠的看客,想到萧红《呼兰河传》中,众人给小团圆媳妇治病的场景。巧合的是,《麻风村》的故事背景也设置在近代,那么,作者是要延续“国民性批判”主题吗?作为一个当代写作者,黄文进将怎样理解,并表现这一主题?小说开头以拯救者姿态出场的外国神父,会是正面人物吗?随着情节的推进,我的阅读期待逐渐被打破。我看到,外国神父其实是以“人体实验”的方式进行所谓的麻风病治疗研究,中国人在“上帝居所”的教堂遭受了最惨无人道的对待。当读者已为这人间地狱的惨状感到麻木时,作者又安排了白莲、石头这对情侣突然死于枪下的情节,“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希望和真爱的骤然破灭,使读者再次找回悲悯之心,重回人间。

但是,《麻风村》的结尾让人略感仓促,没有做到与题记内容相呼应,建议将题记删除,使逻辑更趋统一。

作家马尚平:写小说其实就是写语言,《黑娃》的语言简洁、亲切,体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黑娃这一人物被作者塑造得很有立体感,写出了特殊年代人物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强烈的阅读兴趣。小说要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物是在故事里面生存的,《黑娃》这篇小说做到了语言、人物、故事三者的有机融合。

作家张良:一篇小说从构思、行文、修改到最后的发表是对写作者心力和体力的挑战。通过不断练笔,我深刻体会到,写作的秘诀只有一个字:写。要有在九百篇废稿中选出一篇的决心。在创作中也要注意把握节奏,做到劳逸结合,以平和、坦然的心态将作品一点点向前推进。

东区作协主席鄢平:小说《黑娃》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在较短的篇幅中展现出人物曲折的一生。作者没有在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层面过多着墨,但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黑娃”应该不是主人公的本名,也不是小名,我想应该是身边人给他起的绰号。黑娃一开始并不黑,如同他的内心一样是阳光的、踏实的。但是特定的年代,特殊的出身,迫使黑娃只能选择打篮球这一条人生道路,由此晒得皮肤黝黑。作者的行文冷静、克制,用隐喻的方式倾注对人物的同情。《黑娃》的语言具有亲切感,读来很接地气。“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黄文进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黄文进的小说反映了儿时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这就是他的小说能够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盐边县作协主席张荣国:首先,黄文进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带来丰富的小说选题。不论是时代沉浮中的小人物还是过去的马帮,《黄河文集》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第二,《黄河文集》中的题材贴近现实,用艺术的手法表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第三,黄文进的语言运用老辣、准确,这也是值得学习的。同为小说作者,我总是因选不到好的题材而困惑,黄文进带给我的启发是作者应当增加人生阅历,主动深入生活,我想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仁和区作协主席张龙:第一,黄文进的语言富有个性,让人很容易产生阅读快感,继而关心小说主人公的命运,比如说《黑娃》里黑娃的命运,《麻风村》里小女孩草草儿的命运。第二,小说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不同时代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特别是《麻风村》《遥远的马帮》等,这在仁和文史资料也有叙述,作者以小说的形式来再现,使读者耳目一新。

作家邓明莉:黄文进善于从新闻、史料等材料中提炼小说创作素材的敏锐感值得我学习。第二,作者小说的语言驾驭能力突出,例如《人生散板》中对二胡演奏场景的刻画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林嗣环的《口技》

作家卢坤:首先,文集所收录的小说让人想到以孙犁、赵树理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山药蛋派作家的创作。小说语感诗化,有作者个人的习惯用语,多用俚语、俗语,可见作者本人的幽默、随性和乐天派的精神。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上,作者把握比较灵活,环境描写代入感很强,可见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为作者能以多变的笔墨刻画小人物,并较好地把握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最主要的是情节,高潮部分才是小说的看点,任何一部小说都要有矛盾冲突的形成。在我看来,《黑娃》《人生散板》的高潮部分处理得非常好,其他篇章的高潮部分虽然不明显,但也构不成硬伤。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因为作者本身的乐观性格,文集所收录的小说对灰色人生的启迪不是很深刻,作者在下笔的时候尽量抹去悲观,但让读者记住了这些人物生活的普遍和平凡,也同时让读者看到人物呈现的多样性。

作家芦长福:《黑娃》和《遥远的马帮》两篇小说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这两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黄文进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也为他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创作时代的不同,文集所收录的每篇小说的创作手法、风格也各有不同,犹如一面多棱镜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读之让人亲切。黄文进的创作文笔优美,叙事娓娓道来,描画出的山川风景使读者仿佛在欣赏一幅清秀、脱俗的山水画。在处理故事方面,黄文进的手法耐人寻味,所要讲述的道理朴素而实在,我为这部文集感动。

市作协副主席、《攀枝花文学》副主编黄薇:黄河的童年及青少年在自贡的富顺乡镇碗厂沟一带辗转生活,《黄河文集》中,小说背景地大多设置在自己成长的富顺乡村小镇,以小镇丰富的社会生活为题材,聚焦小镇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百态,对不同阶层的人均着墨予以刻画,并力图通过小镇各式各样人物的命运,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画面和更普通的人生问题,从而表明作家对历史、文化、经济、道德、爱情、生活的态度。

首先,黄河的小说很有质感,作者善于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小说语言艺术具有川菜,特别是川南菜的麻辣鲜香的特色,有一股青莽之气,乡野之气,这是有活力的语言,是接地气的语言,具有足够的冲击力这使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个性,有较高的辨识度。

其次,这些作品摒弃了宏大叙事,把笔墨放在了小人物、社会世相和日常生活上,遂使每篇小说都颇具亲和力,也更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的日常叙事,以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命运映射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如《人生散板》中的几个小镇青年的不同命运,《人境》中既有两位乡镇会计知已般的惺惺相惜,也有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失落。我最喜欢的是《人生散板》这篇小说,它不仅写出了温暖和坚忍,更呈现了一种极端境遇之下的人性经验及呈现出的力量,人物都是非常顽强地活着,字里行间既有些淡淡忧伤,又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渲染。作者非常注意对多种艺术的吸收,特别是二胡这样的音乐艺术通过文字置入小说中,让小说的产生了一种奇异、独特的审美意蕴,诗意而浪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的小说的品味和基调。

最后,它们都具有宽厚、温润和敦厚的品性,这令那些悲伤的故事有着精神“复活”的可能,与此同时,那些穿行于小说的鲜活的语言不断在印证着每一位主人公蓬勃的生命力。《梦着成真》中的牟和平,《向你倾诉》中的刘江、叶芸芬等等,作者有意识地要给这些弱者身上增添以一种不平凡的光彩。

《黄河文集》小说集中的故事富有想象力,结构艺术多变,富有弹性。不足之处在于,如《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麻风村》《职工代表》等小说在结尾处理上稍显仓促,还要在余味上下功夫。

黄河文集中的大部附录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如何在当下在全球化文学视野中,提供新的具有时代感和现代生活经验的文学观照,创作新的时代故事,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吉顺:《黄河文集》从计划出版到正式面世十分不易,黄文进是攀枝花本土的老作家,今天的研讨会既是对老作家的致敬,也是向文学致敬。我认为,我们作协的工作不应分远近亲梳,作协是为大多数会员服务,而不是为某些特定会员服务,只要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作品,市作协都会投之以目光。这是召开今天的研讨会的目的之一。

《黄河文集》是黄文进多年创作心血的结晶。文集所收录的13篇作品题材广泛、立意特别,人物形象立体感强,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黄文进先生给我的印象是静心创作、淡泊名利、低调谦逊,具有豁达的胸襟。这是我们文学前辈的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后来者传承发扬。同时,耄耋之年的廖辉刚老师能出席今天的研讨会令我感动,希望各位向两位老作家学习、致敬。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猛:市作协上半年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新作不断,可见这一个非常活跃的、有精气神的群体,今天我也从在坐各位作家身上学习到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沉淀。研讨会这一形式很好,大家可以针对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当研讨的对象是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真正有价值的、正能量的文学作品,今天这样的研讨会可以多开。

文字虽然有小说、诗歌、散文、长篇报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文脉是共通的,我是做新闻工作出身,同为文字工作者,我深知坚持文学创作的不易,不仅有文字层面的打磨,还要将创作前期深入基层的体验,与基层群众交流的收获,创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等内容融入到作品中,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共情。

作家协会往往汇聚了一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历史上,文学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的思想、思潮。我在攀枝花作协群体身上看到了厚积薄发、龙翔九天的无限潜力。

首先,文学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落实到文学创作实践中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弘扬时代正能量。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创作风格,但是导向必须是正确的。

其次,创作要静得下心、沉得下去。浮躁是创作之大忌,耐得住寂寞是创作的基础,创作者要沉得到实践中去、沉得到社会中去、沉得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感知老百姓的喜好。

第三,创作要走得出来。止步不前的思想格局、单一的思维模式,会给创作者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要善于博采众长,敏于捕捉外界的变化,勇于打破既定思维模式,做一个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作者。

第四,创作要贴近受众、贴近市场。一方面,要把握受众喜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要在抒发性情、张扬文字的基础上主动拥抱日新月异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转变思想、放眼市场,使作品有所收益,为创作提供持续的动力。

第五,要具备批评的能力和接受批评的胸襟。今天参与研讨发言的各位老师对《黄河文集》除了正面的评价外,也对作品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我认为这样很好。文无定法,水无常形,不同的人有不用的创作思维,创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历史上看,文艺批评最活跃的时候也一定是那一时期文艺创作最为繁荣的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味着不同文艺思想的碰撞,研讨会这一形式有助于文学从业者相互交流、借鉴、批判,而以批判的眼光参与研讨,正是研讨会的核心要义之所在,有助于创作者开拓思路,激发研讨会最大的价值。

最后,要培养文学新人。今天的研讨会让我看到,攀枝花的老、中、青三代文学从业者都愿意在文学创作这块园地里艰辛耕耘,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培养文学新人时,老作者要向年轻作者传授创作技法、创作经验、为文之道,理解和接受年轻一代新锐的文学思想和表现形式,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共赴文字之美、文学之美,共促攀枝花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管夏平 整理)

相关阅读:
市美协组织开展“同心共富艺术进乡村”采风活动 [2023-09-25]
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023-09-25]
《思无邪》研讨会在攀枝花召开 [2023-09-21]
市文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 [2023-09-19]
市文联积极参与“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宣传启动仪式暨“99公益日”宣传系... [2023-09-15]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公园路6号附1号 邮编:617000

投稿邮箱:Pzh_swlxmt@163.com 联系电话:0812-3324435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5017755号-1